
时速385公里!昌景黄高铁开通进入倒计时
近日,昌景黄高铁
在前期逐级提速联调联试的基础上
进行最高测试速度等级提速试验
试验列车顺利跑出
385公里每小时的试验目标速度值
实现了联调联试阶段性目标
全线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
昌景黄高铁西起江西南昌,经瓷都景德镇,东至安徽黄山,正线全长约29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共设11座车站,连接“英雄城”南昌市、“瓷都”景德镇市、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黄山风景区等多个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形成跨越皖赣两省“名城、名湖、名山”等丰富文旅资源的世界级黄金旅游线。
中国中铁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深度参与昌景黄高铁建设,旗下中铁华铁参与监理,中铁二局、三局、四局、八局、隧道局、建工、北京局、工业等单位参与施工,为项目顺利进入联调联试贡献中铁力量。
创新赋能破解难题
▲横岗联络线“五桥六线”
由中铁二局承建的昌景黄铁路横岗联络线“五桥六线”并行,是南昌东站至横岗站间的唯一通道。在箱梁预制阶段,项目部面对横岗联络线错综复杂的施工环境,研究出“双变单”架设工法,即采用2台运梁车反复驮运架桥机的作业方法解决“双变单”夹角处12孔箱梁架设问题。
▲云头山隧道顺利贯通
中铁四局承建的云头山隧道为双线隧道,全长6449.41米,位处强富水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在隧道掘进施工中,项目部积极引进运用隧道工装设备,形成八条机械化作业线,实现隧道施工全工序机械化作业;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通过应用水压爆破、光面爆破技术,有效降低了粉尘,保持了山体、岩体的稳定性,最大程度降低了对周边土体、水体的破坏,将施工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西武岭隧道顺利贯通
中铁八局承建的西武岭隧道全长12628.80米,设计时速350公里,是全线重点控制工程,也是安徽当时在建最长隧道,全隧地质情况复杂多变,施工难度巨大。项目团队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前对隧道挑顶施工进行VR复杂工序模拟、采用大型机械化配套设施作业,实现隧道全面机械化,并结合隧道特点,制定各个洞口进洞方案,采用相适应的开挖工法,克服多重困难,实现安全贯通。
▲JQSD900架桥机
在中铁三局承建的昌景黄高铁CJHZQJX-2标段,中铁工业旗下中铁科工研制的JQSD900架桥机发挥了重要作用。JQSD900架桥机是单主梁、三支腿过隧架桥机,具备一键过孔、一键架梁等新功能,架梁效率高,且经过简单改装后能够满足单线箱梁的架设需求,有力保障了架桥机通过单线隧道,并首次实现900吨架桥机出单线隧道架设的高难度工况作业。
特色站房精彩呈现
▲南昌东站效果图
中铁建工承建南昌东站、黟县东站、祁门南站三座新建站房。其中,南昌东站总建筑面积22.35万平方米,站房规模10万平方米,站场规模8台16线。站房以“霞鹜齐飞 瑞祥绽放”为设计理念,建筑主体犹如展翅翱翔的“飞鹜”,两侧飞腾的羽翼极具动感,体现出新时代交通枢纽的活力,象征着南昌的腾飞与发展,建成后将成为江西省第二大高铁站和南昌城市副中心的核心交通枢纽。
▲乐平北站内装
中铁北京工程局承建鄱阳站和乐平北站两座新建站房。其中,乐平北站总建筑面积为11998平方米,站场规模为2台4线。站房以“赣剧之乡,古城乐平”为主题,设计灵感来自于乐平古戏台,仿古造型展示了中国古戏台之乡的地域特色,体现了1800余年古县新市历史的宏大凝重感。乐平北站是乐平市的第一座高铁站,实现了该市高铁“零”的突破。
攻坚克难铸就品质
▲材料转运
在皖南山区荒无人烟的密林中,中铁八局作业人员翻山越岭,一边施工一边开路,通过肩挑马驮,在祁门县境内架设了14公里的35千伏铁塔线路和30余公里的10千伏专线,同时修建了一座2万千伏安的临时变电站,从源头上破解了高铁施工的用电难题,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建设成本。
▲信江西支特大桥
由中铁华铁监理的标段正线全长34.1公里,其中信江西支特大桥为标段内重难点工程。监理项目部科学统筹、严格监督,通过强化组织保障、编制专项方案、狠抓现场管理等手段,对现场关键工序、环节实行全过程安全监督,提前20天完成该桥施工任务,打通了南昌市与上饶市的第一道关卡,为全线铺轨创造有利条件。
▲平里隧道贯通
由中铁隧道局参建的平里隧道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平里镇,为单洞双线隧道,全长6380米,是昌景黄高铁控制性工程之一,也是昌景黄高铁安徽段首个贯通超6公里的长大隧道。平里隧道强富水区占比85%,致使施工过程中面临岩爆、突泥涌水、软岩大变形等地质风险。建设者们围绕地质风险,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强化现场安全、质量管控,历经800余天奋战,安全通过了富水、浅埋高风险地段。
昌景黄高铁建成通车后
将结束江西省浮梁、乐平、余干
和安徽省祁门、黟县等地
不通高铁的历史
便利沿线人民出行
对完善路网结构布局
拉动沿线旅游产业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
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中铁融媒体中心